記憶觸發
今天晚上經過巷內的美容院,我與太太同時往店內看,我只看到裡面有幾個人,心想今天這麼晚了,生意還這麼好?太太突然說「媽媽在裡面」,我們就停下來往回 走,確定丈母娘就在裡面等著做頭髮。事實上我們兩人走路經過同時往店裡頭看的時間大約只有一兩秒鐘,但太太卻可以看見自己的母親在裡面,而我沒有。
記得以前看過電視介紹一個心理學研究的紀錄片節目,在一群受試者面前播放打籃球的電視節目,事前先預告看完後要做測驗。節目內容就是兩隊人馬很認真激烈的 打籃球,每個球員被後都有號碼,其中突然插入一個人偶猩猩參與打球,然後突然不見。事後測驗,很多受試者沒有看到猩猩出現。這個試驗,也許是因為受試者不 夠專心?但實驗結果卻顯示,越專心的人越不容易發現猩猩畫面。反而是那些沒有很專心的人會看到猩猩。因為從測驗題可以分析受試者是否專心。
有句話說眼見為憑,但人的眼睛不見得會忠實的傳遞訊息到大腦,例如開車時,指會看到路旁的景物飛奔而過,但大多數人不會分辨路邊有什麼東西經過;或者說, 眼睛忠實傳遞訊息到大腦,大腦卻沒有很認真的解析影像?也許,正是因為大腦很認真解析特定影像(馬路上的),所以才會「忽略」其他影像(馬路外的)?我的 個性本來就很容易忽略眼睛看見的東西,因此大多只看到幾個人,不容易在瞬間分辨某人。以前開車從台北八里走海線回雲林土庫,早期還沒有快速道路的時候,經 過很多複雜的道路,我很容易記得走過哪些路口,但我太太卻容易記得哪些招牌名稱。
最近看到國外UCLA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,人類大腦對於崇拜偶像的激情反應,出現在某個單一腦細胞。這個研究經由監測腦細胞的活動,給受試者觀看不同 的照片,找出受試者對某些照片的特殊反應發現,當某人對某一個偶像非常崇拜時,只要看到偶像的照片,特定一個腦細胞就會非常激烈的活動。因此研究者認為, 人類的單一細胞控制人類特定行為,而非整個大腦活動的結果。這個推論很奇怪!就像拿著放大鏡在太陽底下聚焦可以在紙上燒出一個洞,正因為有一個高熱的焦點 所以產生熱能,如果就此推論說,這個焦點是高熱的原因,而非放大鏡聚焦的效果,這麼說法不知對不對?
大腦的神經細胞何止千萬個?怎麼到最後的結論是一個腦細胞就決定對偶像的崇拜?果真如此,把那顆細胞拿出來作組織培養,是否這一團組織細胞依然會崇拜偶 像?是否把那顆細胞移除就會忘記對偶像的崇拜?另一個實驗證實這個理論,有一群科學家利用消除老鼠特定記憶細胞的方法,試圖找出消除不愉快的記憶,而且好 像有效。依我的看法,特定細胞的反應,是結果而非原因。有其他觀察及實驗證實,人腦受到損傷時,雖然會失去某些能力,但經由再度訓練,卻可以發現其它區塊 的大腦細胞產生補償作用,恢復原來失去的功能,也因此,醫生認為「復健」是有必要的。
透過實驗觀察發現對偶像照片的激烈反應,是某個特定細胞的學習效果,相當於「聚焦作用」,在電腦資料管理的說法,就是經過很多分析萃取得到的結果而非原 因。也就是說,那顆單一細胞,應該是會有焦點的橋接作用,就像一串粽子,此顆單一細胞,一方面接受聚焦後的指令,然後又像提粽子一般做出一串反應來驅動其 它細胞。對於那些非偶像的照片,可能沒有形成焦點到單一細胞,也可能是形成一個焦點到一個不觸發反應的單一細胞。如果把那顆對偶像有特別反應的細胞移除,那人仍然對偶像會有反應,但短時間的反應可能不同,但經過一段時間,會出現相同的反應,因為大腦會很快找 到另一顆細胞來代替它。這顆記憶細胞,就是負責串起收到偶像信息時該做出什麼表情的橋樑。以前有部電影,就是描寫記憶被洗掉以後,又發生相同事情產生相同 記憶的情事,可見特定腦細胞被移除就會失去某些記憶,在實務上雖然可能成立,但不表示相同的記憶就不再產生,因為產生記憶的機制,才是關鍵。
大腦對於訊息的分析與傳遞,是很多腦細胞合作的結果,這個單一細胞的反應現象應該只是過程之一,多年以前的多元智能研究,就已經找出大腦特定區塊對某些事 物會有共同反應,而這些區塊所處理的訊息都具有類似性質,所以得出多元智能的理論。如今的單一腦細胞理論,似乎又陷入微觀醫學的矛盾當中。
測謊機的工作原理,大概也是利用這種未經思索決策的瞬間反應,來判斷這個人說話時與內心的想法是否矛盾。例如,給你看一張照片,問你有沒有看過?但你的大腦其實已經先觸發了某些反應可以被偵測到。如果你說沒見過,但大腦卻很激烈的觸發電波,顯然你說謊的可能性很高。
也許,我太太能在相同時間內,未經思索就發現自己的媽媽在裡面,正是大腦處理影像以後,聚焦在單一細胞的激烈反應使然,此聚焦細胞立刻觸發大腦的其它連鎖反應,如果在裡面的人是我媽媽,可能就換我瞬間驚覺也說不定!
2008/10/31
分享此篇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