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易雲端車牌辨識 - 美金貶值與物價上漲

美金貶值與物價上漲

最近國際原油及原物料價格飆漲,造成台灣的物價跟著水漲船高,而且物價的漲速遠比薪水還快。每次聽人談起這些事情總要扯上政治,我覺得很多人自己不做功 課,卻堅持自己的觀點。如果無法接受新的知識,剛愎自用,如何能確信自己堅持的觀點是對的?要探討物價的問題,應該從美國的次級房貸說起,而非從政治。

美國的次級房貸,如同台灣的「二胎」貸款,也許更複雜,但那不是我們要討論的重點。簡單來說,某些美國以外地區的銀行,到美國去放款賺利息,這些銀行大多 來自歐洲及日本。現在因為美國景氣不好,借款人還不了錢,怎麼辦?如果是一個兩個,我們稱它為個案,如果是很多人普遍的問題,政府就必須插手管,否則會拖 垮美國經濟。我形容說美國政府耍賴,透過美金貶值的方法解決債務問題。為什麼美金貶值可以解決債務問題?先看看什麼叫做美金貶值。

在銀行可以交換貨幣。例如,你可以拿一佰元新台幣到銀行要求換成美金。假設一元美金兌新台幣35.00(匯率1:35),則一佰元台幣可以換成2.857 美元,當然銀行會收一些手續費(匯差)。假設你拿一佰元台幣借給美國人(不計利息),那換成美金後,那美國人向你借了2.857美元。當美金貶值變成一元 兌台幣30.00元時(1:30),那美國人一樣還給你2.857美金(因為他當初向你借的就是這個金額),但你換成台幣時卻只有85.71元。也就是 說,你借出100元,卻只收回85.71元,為什麼?因為貨幣貶值(升值),貨幣貶值與升值,是指貨幣交換的雙方,一方貶值,另一方則是升值。貨幣貶值與 升值對於交換貨幣的雙方有很重大的影響。因此,貨幣的交換價值,必須得到雙方的「同意」才能進行。問題是,「雙方」是誰?

在自由經濟體系下,「雙方」指的是國際貿易的「市場機制」,但實際問題更為複雜。因為匯率影響重大,實際情況都會受到政府某些程度的干擾與操作。而操作匯率的最常見手段,就是政府的買匯、賣匯與利率的調整,簡稱公開市場操作。

為什麼利率的調整會影響匯率?假設你到銀行存款NT$100.00 元,一年後可以領回 $NT103.00,這表示年利率3%。但利率是每個國家的中央銀行訂定。這表示美金的存款利率可能不同。如果美金的存款利率是5%,如果匯率一年都維持 在US$ 1.00 = NT$35.00,則把NT$100.00 換成美金 2.857 存款一年得到 2.857 × 1.05 = US$3.00,再換成台幣是105.00,這比原來存台幣帳戶多出 2 元台幣!(這中間有些手續費及匯差被銀行賺走,實得會低於NT$105.00)。

從這個換算,就可以知道,利率的不同,會導致存款人改變持有美金存款或台幣存款的意願。當大家都有這個想法時,改變利率就會牽動買匯與賣匯的市場交易。既 然是買賣,就會產生議價問題,因而改變匯率。當匯率開始改變,又會引發另一波的套匯問題。假設你有NT100.00 匯率是 1:35,當匯率開始改變,而你預期匯率會變成1:40,這表示,如果你在1:35時把NT$100.00 變成US$2.857 ,等到匯率變成1:40的時候再換回台幣,就變成,NT$114.28,你賺了14.28元台幣。

回頭來看美國政府的操作手法。美國不斷的調低利率,造成存款人把美金換成非美金以獲取較高的利息,因而引發匯率的改變,匯率的波動帶動套匯熱錢的移動,引 發更強一波的匯率變動。這些措施,讓放款的外國銀行得到更少的本金回收,美國因此能把本土的經濟損失轉移到國外銀行身上,減少自己的壓力。但是美國人民的 還款金額是以美金計算,因此還款本金並沒有改變,但有兩個好處:一是利率降低減低借款人的負擔及生產成本、二是出口轉強容易賺到錢。也就是說,外國銀行的 匯兌損失,實現在美國的競爭力與獲利能力上,跑進美國人民的口袋。

但是,匯率的變動為什麼造成物價上漲?因為國際貿易都以美金報價(現在有些可以使用歐元)。假設,我的商品價值NT$100.00,本來 1:35時可以賣 US$2.857 。但現在變成1:30,而我原來的報價2.857卻只收到85.71 台幣,我不夠成本,只好調漲價格到US$3.33,但我實際仍然收到NT$100.00。但買方的購買價格卻從2.857 漲價為3.33,實質物價上漲,但賣方收到的錢卻沒有改變。也就是說,美國政府調低利率,使得美國人的購買力降低,但美國出國卻轉強,美金的貶值,讓美國 消費國變成出口國,提升自己的競爭力。

當我們從國際上購買原物料時,就會面臨美金報價上漲的壓力。因此,國內物價上漲的壓力勢必產生。但實質物價是否真的上漲?這要看匯率是否合理。也就是說,當美國政府刻意操作美金貶值的時候,各國政府是否「接受」美金貶值?是否要干預?

假設石油每桶價格從美金80.00元漲到100.00元,而台幣拒絕美金貶值,則台灣的中央銀行必須採取措施阻止美金貶值,方法通常是買匯。中央銀行必須 放出大量台幣買進美金,以減少美金在市場的量。因為物以稀為貴,美金減少,價格就會回升。如此就會造成市場的台幣增加。但物價則因此上漲。因為進口物價的 美金報價上漲。市場上出現大量的台幣,還會造成通貨膨脹,因此中央銀行必須發行債券把台幣回收,這又造成國庫利息的損失。

如果放任台幣升值,則台幣從1:35升到1:28,而油價從US$80漲到US$100,其結果是,35 × 80 = 28 × 100,也就是物價持平,沒有上漲。這就是說,台幣升值可以緩和物價上漲的壓力。但為什麼政府選擇穩定匯率,而非穩定物價?因為實際情況更為複雜。台灣以 出口為主,如果選擇穩定物價的方式任由台幣快速升值,將會導致出口廠商匯差損失而倒閉,這個問題「非常嚴重」,因此,穩定匯率的短期目標遠比穩定物價重 要。但長期目標則可以透過調整出口報價及改變產業結構方式應對。因此,各國政府都會針對利害關係的相對重要性,選擇穩定物價或是穩定匯市。但是穩定匯率的 結果,讓很多需要從國外進口原物料的廠商失去競爭力。

物價的波動問題很複雜,把它歸責於政治有點失去理性。但是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長期目標,跟政治脫離不了關係。

2008/03/28







分享此篇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