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與瓷是中國老祖先的遺產,就連「中國」這個名詞也與陶瓷有關。
大多數人所知道的陶瓷,就是以前用「土」做的鍋碗瓢盆。因為很容易打破,現在大多改用金屬或塑膠製品取代。
曾幾何時,陶瓷由「產品」變成「技術」了。以前的人提到陶瓷是花瓶陶甕;現在人講陶瓷則是一種工業製程的技術,已經不只是「土」那麼簡單,而是「精密陶瓷」。
陶瓷的製程很複雜,牽涉極專業的材料、力學、溫控...我也不懂。但簡單的解釋,陶瓷離不開「燒窯」的過程。基本上,就是把材料變成粉末,再把粉末壓成需 要的形狀,再高溫燒製完成。因為這個製造過程,跟燒製花瓶、瓷盤、陶甕過程極為相似,因此製做出來的產品也稱為陶瓷。只不過,那些粉末不是「陶土」,而是 其它材料。
因為陶瓷是高溫燒製而成,因此具有高鋼性、耐磨、耐高溫的基本特點,可以用來製作汽車引擎、齒輪、刀具...因為陶瓷的耐高溫特性,還可以做出「蓄熱」的產品。熱是一種能量,能量可以轉化,既然可以蓄熱,就有機會把蓄熱變成光,而且還真有這種產品,叫做「瓦斯燈」。
瓦斯燈是利用瓦斯燒烤陶瓷,陶瓷被加熱而產生光,這種產生光的原理,很像木炭被火燒「紅」,紅得發亮。只不過,陶瓷沒有氧化的反應,如同鐵器被燒也會發紅、發亮、發光,但氧化速度很慢;鎂粉被燃燒則是激烈的氧化,因此「一閃而光」(燒完了);而陶瓷則完全不會被氧化。
因為陶瓷的材料不同,有些陶瓷可以吸收紫外線,紫外線也是一種能量,這種陶瓷可以轉化而發光,而且因為陶瓷可以有「儲蓄」的能力,可以做成類似電燈的光源。只不過,它發光時不是透過電能轉換,因此陶瓷被做成夜間照明或斷電照明時,不需要給它充電電池。
最好玩的是,陶瓷吸收熱能的特性,使它吸收紫外線的能力,比吸收可見光的能力強,因為紫外線屬於「不可見光」且具有破壞性,對人體皮膚產生傷害,被陶瓷吸收以後轉換為「可見光」,不具破壞力。這個特性很有利用價值。
日光燈雖然很像日光,其實差別很大。因為日光燈是明線光譜而太陽光則是全頻光譜。雖然日光燈不是全頻光譜,但日光燈的能量很強且不柔和,尤其是紫外光,因 此,日光燈對人來說,並不是最好的光源。如果把日光燈的光源,加上特製的陶磁粉末吸收光源,轉換為低能量的可見光,則會變得很柔和,對人的眼睛、對植物的 生長都很有幫助。因為植物的光合作用與「日照」時間,可以改變開花的時程,有些花圃利用人工照明促進植物開發時間。植物日照,只能用全頻光譜的燈泡,不能 用日光燈。
有些材質的陶瓷可以做成保溫、保暖用品,例如衣服。因為這些陶瓷吸收熱以後,不會輕易釋放熱能,因此可以變成很好的衣服材質;有些陶瓷傳熱迅速的特性,被 用來做成散熱器;有些材質的陶磁還可以吸水,就像石頭可以吸水,水珠滴在石頭或水泥上,很快就乾了,因此這種吸水陶磁,可以應用在很多需要保持乾燥的場 所,例如杯墊。
陶瓷技術的應用,已經超越我們老祖先的想像,如同火藥的發明與火箭上太空。中國人忙著炫要自己祖先的智慧,卻又急於推翻祖先的科學觀。當全世界都在挖掘中國的遺產價值的同時,我們還在全盤西化,忙著幫外人作嫁衣。
2007/11/17
分享此篇文章: